人物简介:曾怡娴,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学生。2020-2021学年任澳门棋牌24小时在线进入通讯社文学部副部长;2021-2022学年任澳门棋牌24小时在线进入通讯社文学部部长。曾获2019-2020学年院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2021-2022学年院十佳学生干部、优秀文字工作者。
(通讯员 李双 向丹丹 李思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每个人的旅途都是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曾怡娴迎着暖风花开,走在自己的路上:漫漫四年求学路,她以勤学充实专业知识,以对万物的热爱丰富精神世界,而她人生旅途的花也随之悄然盛放。
路遥遥,勤学绘就精彩画卷
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花儿的绽放,少不了春风的吹拂。曾怡娴对文学的热爱,也正是随着徐徐“春风”而热烈绽开。这朵花可以追溯到她的小学时期——那时便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受到当语文老师的姑妈影响,曾怡娴每年寒暑假便会提前背诵默写下个学期的诗歌。教材并不能使她满足,为了更多地探索诗词的世界,曾怡娴也会经常翻阅课外的诗集来充实自己。
曾怡娴一直秉持着对诗歌以及文学的热忱。步入大学之后,在专业课老师郭鹏飞的身上,她感受到古典文学更深刻的魅力,心中的热爱与憧憬又迸发出新的光芒。郭鹏飞老师教授的唐宋文学,正是涵盖了“诗”和“词”,召唤着她内心深处的“赤子之心”。这种光芒不仅仅闪耀于诗词歌赋,也融入了之后更广阔的学习生活中。带着这份纯粹的热爱,课堂上收获的便不再是板板正正枯燥的专业课知识,而是活起来的古典文学——精深奥妙的格律,平仄铿锵,或是浅吟低唱;千人千状的文气,洒脱似仙,抑或诡谲如鬼;更是各自独到的志意,逍遥出世,还有心怀苍生。古典文学都会永远慷慨地向每一位前来观瞻的后人提供无限的精神滋养,而曾怡娴拥有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借郭老师的习习“春风”,曾怡娴也逐渐领悟到了教书育人的魅力所在。大学期间,曾怡娴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利用自己为数不多的课后时间义务辅导快递员的小孩。一对一的家教经历让她明白了教与学间紧紧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要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而对自己的课业辅导进行调整。一味地照本宣科是绝对不可取的。同时,这份经历也让她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路漫漫,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学校学习生活的最终目的地是社会,实习的经历能够让人快速而短暂地接触社会,去触摸那个并不遥远的未来。在大四的实习过后,曾怡娴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也更加明白,面对学生“一杯水”的需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是要有“长流水”。她把握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课堂学习中的被动接收到自发地拓展汲取,更是阅读了许多诸如《临川四梦》《席慕蓉作品集》《李清照诗集》等一些课堂之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小水库”。
回顾实习经历的点点滴滴,曾怡娴觉得大家不必对此焦虑,乐观地去拥抱社会,他也会对你微笑。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也没有那么多机缘巧合。一切用平常心去面对,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待人礼貌、大大方方,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好。沐浴阳光,永远向前,坚持热爱,想要的迟早就能得到。
就像曾怡娴在通讯社的路途一样,虽然稍显曲折,但最终通向了自己为之欣然的目的地。曾怡娴一开始选择了编辑部,却在面试中落选。但柳暗花明,因为曾经写下的一篇文章无意间让人“记上心头”,曾怡娴得以在文学部继续发光发热。从捧读他人的文字到自己笔墨下喷涌而出的情感,她对文学部“日久生情”。情感的力量是双向的,曾怡娴愿意采撷下思绪的万千花朵来装点文学的花园。文字工作的反哺就散在点点滴滴中,坚定信念,热忱温柔,相互成就。最终,曾怡娴也担起了“文学部部长”的职位,成为他人眼中的阳光、山峰。
路迢迢,昂首而得精神丰盈
去阅书,去越山,去悦己,槿花一日自为荣。在曾怡娴看来,一段旅途的意义,并不在于崇高的精神目的,或是渴求物质改变,也许就是皱巴巴的生活,需要用旅行的熨斗熨一熨。因此,旅行,是曾怡娴生活的关键词之一,正如她所说:“总有一些风景是不能被照片记录的。”那是用心感受,铭记于心的精神滋养。走在重庆,看这片土地的生活家们融汇起五湖四海的人间烟火;飞行在长江之上,见证黄金水道的度量,发现江山搏击的壮美遗迹;行于杭州,去感受石桥细雨,去踏过古镇长亭,去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一段旅行带给她的,是用另一种方式,让自己烦躁不安的灵魂沉静;也是润泽自己稍显干涩的心灵,让身心重新焕发光辉,转身继续做生活的斗士。
当问到如何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时,曾怡娴笑着说道:乐观、交朋友、知心姐姐。在寝室里,曾怡娴也用乐观,自己去对接如春阳般和煦的能量场。做了暑假志愿者的她,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大家的寝室长,热情积极的付出更是让大家极为信任。“第一次出门的时候坐车坐反了,后面几次出门,她们还是会坚定不移地跟着我走。”曾怡娴笑道。这种信任感让她肩上有了重量,也在心中有了感动。她能够和每一个室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寝室里活跃气氛的开心果,是大家无话不谈的团宠,是可以倾诉烦恼的知心姐姐。对曾怡娴来说,这份纯真的友谊,这无可比拟的光亮,足以冲破一切黑暗。
“活在当下”是曾怡娴大学四年来的感想之一。在经历过亲人离开后,才发现诸行无常,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率先到来——但只要把握好当下,未来的路就会在当下一个个的脚印中层层铺开。因此对于生活,她认为当下的自己不仅要多多丰富课外生活——多出去走走,多参加活动比赛,提升自己的经验和胆量;也要有留给家人的时间,闲暇之中的一通电话、一声问候,在家人们的心中也弥足珍贵、无比重要。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谈及想送给学弟学妹的话,曾怡娴诵出了苏轼《定风波》中的结句。回头望向来时的风雨萧瑟,能对一切淡然一笑,信步归去。过去的苦难和挣扎被吸收、放下,成就为“归去”背影中强大的你。她希望我们都能拥有笑对过去的精神力,和昂首前行的姿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怡娴在人生道上,以书修炼心性,以文滋养灵魂,她的人生状态如她所言:“山前山后都有风景,有风无风都很自由。”因此,且大步向前走吧,如此才好在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少时,不只有低头赶路的茫茫,还有说走就走的勇敢。
编辑:李思源
责编:吴琴
审核:党委办公室